提起施受虐,你會想到什么呢?
是《五十度灰》、《索多瑪的120天》這些夾雜著暴力和色情的電影,還是在獄中堅持不懈創作的薩德侯爵?是SP、DS、SM這些字母圈,還是“我不入地獄,誰入地獄”的佛祖大大?
這些都是施受虐,但生活中的施受虐遠遠不止于此,SM只是施受虐中的一小部分。因為這部分最能挑動人的神經,吸引人的關注,所以影響才最大。
DSM-III(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》第三版)中對受虐人格的診斷標準為:
一種以自我毀滅行為為主的模式,從成年早期開始,出現在各種環境中。這個人會經常避開或破壞讓人愉快的經歷,他們總是會被痛苦的情況或關系所吸引,并阻止別人幫助他們。(因為爭議比較大,DSM-Ⅳ中取消了受虐人格的診斷標準。)
讓人想不通的地方也在這里。根據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,本我是按照“快樂原則”來行事的,人的本能是去追求快樂。吃得好,玩得好,追逐帥哥或美女,過上像時間管理大師一樣糜爛的生活,是很多人的追求。
說什么上班?我的理想是不上班。
所以,人為什么要期待被虐待?為什么要主動尋求痛苦?被人打屁屁很爽嗎?被人罵“賤人”很爽嗎?
對受虐狂來說,是的。他們把痛苦等同于快樂,或者通過追求痛苦來感受快樂,這本質上是一種倒錯。
有一些女性,她們和他人建立關系就呈現出親密方面的倒錯。普通人會覺得一起吃飯比較平常,發生性關系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事。對這些女性來說,她們覺得和人發生性關系無所謂,但會害怕和人一起吃飯。
還有些孩子,一高興起來就喜歡扔東西,把好好的玩具砸在地上,想去破壞這個玩具。這就在用一種毀滅的方式去表達開心,這也是一種倒錯。
成年人社交中不斷勸人喝酒的酒局是一種倒錯,本質是施受虐。酒是一級致癌物,喝多了傷身,幾天都緩不過勁來。主賓落座,雙方表達感情的方式就是看誰喝的多,誰傷害自己越深誰就越愛對方,越有感情。
把傷害和愛這么直接的聯系在一起,中國的酒文化真是施受虐淋漓盡致的表現。只是因為這件事太常見了,大家天天都這么做,因此也沒人往施受虐方面去想。
還有戀人中的相愛相殺,愛上綁匪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,這些都是施受虐,仔細一想,生活中的施受虐真是太多了。
施受虐是個別現象,還是人人都有?
施受虐人人都有,只是方式和程度上的不同。有的表現為行動上的施受虐,有的表現為想法中的施受虐;有的被施受虐模式控制,沉迷在其中,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,有的能清楚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,把施受虐當做情趣。
普通人不需要把施受虐看成洪水猛獸,因為它本身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。
我們要注意的,是病理性的施受虐,也就是你被施受虐控制,你只能從痛苦中去感到快樂,你只能在鞭打中才能感受到性高潮,這種對痛苦的固著我們稱之為病理性的施受虐,這是需要改變的地方。
病理性的施受虐和非病理性的施受虐,中間的臨界點就在于對痛苦的享受程度。
一個人如果用病理性的狀況去表現自己,那就意味著他的內在有創傷,而且那個創傷具有崩解人格的摧毀性,讓他整個人的人格處于一個瀕臨破碎的狀態,這一點在精神病人那可以很明顯的看到。
施受虐的嚴重程度區分
1、想象中的施受虐<實踐中的施受虐
根據2012年的一項調查結果,62.3%以上的女性有被強奸幻想。這些幻想中,強奸者的面目模糊不清,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,身體強壯,男性荷爾蒙滿溢。
這些幻想是無害的,就跟男性經常意淫上了某個女明星一樣。同樣的,你幻想被鞭打,被當眾羞辱,被當成主人的一條狗,脖子上套根鏈子,跪著在地上爬,這些也沒關系,它只是發生在你的想象世界中,不傷害自己,也不傷害其他人,你開心就好。
但如果把這些想象變成現實,你真的這么去做了,這說明在這些行為的背后,你內心施受虐的動力是巨大的,以至于驅動了自己去實踐。
2、游戲中的施受虐<固著中的施受虐
你和愛人之間偶爾玩玩施受虐的游戲,增加情趣,這是在用游戲的方式表達內在的心理動力,你知道自己在干嘛,你可以控制自己。
如果你只能在施受虐中才能感覺到性快感,你不斷追求各種施受虐的方式,以至于損害了自己正常的人際交往。這時的施受虐就成為了一種強迫,你被它所控制。
電影《性癮者》中,女主深陷SM不可自拔,為了追求被打屁屁的快感,把兩歲的孩子獨自留在家里,差點導致孩子從陽臺摔下去。
3、(主動接受)精神上的施受虐<(主動接受)肉體上的施受虐
因為人的身心合一性,精神上的虐待和肉體上的虐待危害程度都很大,并且彼此影響,很難說到底哪個更大。
但從主動接受的角度講,如果一個人只希望別人用語言羞辱他,罵他“賤貨、沒用的東西、啥都干不了、連垃圾都不如”,不允許別人虐待他的身體,這屬于精神上的虐待,這種虐待的方式借助語言,不那么原始,反應出這個人的人格發育相對完善。
如果這個人覺得語言的虐待力度已經不夠了,必須借助身體的疼痛,才能滿足內心對刺激的渴望,疼痛上限的閾值不斷被突破,需要的刺激強度越來越大,這反應他的人格較為破碎,要借助疼痛的刺激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,同時喜歡的受虐方式比較原始,人格力量非常弱。
總的來說,正常人的施受虐只是偶爾會有一些,人格障礙水平就相對多一點,性倒錯就再多一點,精神病的話最多。
精神病人其實更像是本我那個狀態,他貪圖自己的精神世界,沉溺其中。
施受虐是如何產生的
施受虐的產生,是由于自身感受上的混亂,加上生命歷程中的生存環境,給到他的回應、反饋、確認的紊亂造成的。
和施受虐有關的東西,比較接近于原欲狀態,更像是一個不知事的孩子,缺乏對自身的覺察。其實人性最大的罪惡,就是無明。
一般而言,如果一個人喜歡受虐,與早年的成長經歷有關。通過受虐,和施虐者形成了一種特殊的依戀關系。
施虐行為往往是虐待和間歇性的仁慈相結合的(就像罵過你后又對你好的父母),這種巨大的反差,會使遭受虐待的人心理混亂,內心就像在坐過山車。
而與之對應的,則是身體上會分泌大量的皮質醇和多巴胺(快樂激素),這兩種激素的配合會讓你感到非常愉悅,甚至上癮。
心理學家托馬斯表示:“正是因為虐待和仁慈的交替,所以你的身體才會變得上癮?!倍@種明顯的痛苦尋求行為,則是一種企圖接納內心真相、感知自我和他人真實樣貌的嘗試。
抖M和其他成癮者一樣,他們的成癮也是因為內心有太多空缺,想逃到“另一個世界”中去尋找滿足,DS圈對于他們來說,就是一個獲得滿足的空間。
人是一種會探尋意義的生物,這種特性讓人獲得了比快樂和痛苦更深刻的感覺——存在感。
為了某個崇高的理想,人可以犧牲自己的性命,漫威電影中的超級英雄都不缺乏這樣的勇氣。這些英雄,追求的已經不是快樂,而是超越了快樂的使命感,保護全人類的正義感,以及獻身內心召喚的意義感。
滅霸一個響指過后,一半的人類和超級英雄消失了。那些死去的人身體消失了,但他們的愛和為命運抗爭的姿態,留在了還活在世間的另一半人心里。
這就是人類追求的存在感,這種存在感比快樂和痛苦更深刻,更刻骨銘心。
倒錯本身就是在創造一個施受虐的情境,不斷的體會那種因施受虐創造出來的存在感,這便是施受虐獲益的核心——獲得存在感,基于他們曾經體會過的存在感具有一定的倒錯性質。
把痛苦體會為快樂,需要在當下創造出一種類似情境去重復體會這部分存在感,而這類體會存在感的時機,大都會在面臨某個挫折時突然出現。
人們借由自我懲罰去感受自我存在感,這或許解釋了為什么當代抑郁癥人群逐漸增多的現象。讓自己得病、讓自己很難受、不管是在人際關系之中、婚姻關系、家庭關系、工作中等等,讓自己陷入困境,從施受虐的角度來講,都是自己在對自我進行懲罰。
因為在那個時候感受到的那些感覺是非常強烈的,那些強烈的感覺,也是存在感。對于沒有獲得過什么“存在感”的人來說,糟糕的存在感至少也是存在感。
痛苦的存在感或是快樂的存在感,兩者看似性質不同,但是濃郁程度一致。也就是說,它們帶來的沖擊、刺激、其實差不多。
這種懷念不單單是意識層面的,過程中你可能會覺得“那個好痛苦,不要!”但是當你開始說那個創傷好痛苦,我不要的時候,那已經在懷念,已經把那些感覺從曾經帶到現在,在享用它。所以這些懷念的方式,其實就是在曾經的痛苦中去享受施受虐。
受虐帶來的獲益
探尋了施受虐的心理動力之后,受虐還有一些直接的獲益,這些獲益強化了受虐的行為。
佛洛依德對受虐曾經給出一種解釋:假如人生活在一種無力改變的痛苦之中,就會轉而愛上這種痛苦,把它視為一種快樂,以便自己好過一些。
1、受虐者激起自己的痛苦,是為了緩解自己的內疚感。
比較典型的故事就是“負荊請罪”,廉頗主動的脫下戰袍,背上荊條上門請罪,這就是一種受虐的行為。
你可以說他明事理,但是沒必要搞這么大排場,送個禮物去也行嘛。上門請“罪”,這個“罪”不是別人給他定的,是他自己內心的負疚感導致的,然后通過負荊請罪,來解除自責。
2、轉被動為主動:通過主動受虐來控制自己所害怕事件出現的時機。
很多來訪者從小被虐待,開始心理咨詢后,在潛意識層面不斷挑釁咨詢師,希望咨詢師攻擊虐待他。
這是把咨詢師當成了過去那些虐待他的權威人物,咨詢師要做的是不去接受這種投射,不斷共情,教給他新的人際體驗。
3、控制自己因失去愛人而引發的焦慮和抑郁。
有些家暴,作為旁觀者來說都不理解為什么妻子不離婚。你要是跟她談,妻子會聲淚俱下的跟你哭訴老公多么殘暴,哭完了一看表,“啊,10點了,我要趕緊買菜回家給老公做飯去?!?/p>
這種家暴背后是一種你情我愿的關系,一方面老公打妻子打的死去活來,一方面妻子在潛意識層面還愿意被他打,通過被打來控制老公,從而回避自己的分離焦慮。
4、為了從施虐者身上獲得愛和注意力
比打罵更讓人害怕的,是沒有回應。無回應之地,即是絕境。
我們可以設想在孩子很小的時候,假如父母不回應他,他的內心該是多么荒涼。如果怎么表現優秀父母都沒反應,那么孩子會通過破壞東西,或者做壞事來吸引父母注意力。哪怕被打一頓,孩子都很開心,因為父母的愛又回來了。
很可憐的孩子,他們自愿受虐是為了得到父母的回應。
如何改變自己
弗洛伊德說:“在受虐幻想中, 可以發現一種明顯的內容,即負罪感。當事人假想他犯了某種罪過(犯罪性質是不確定的), 必須用忍受痛苦和折磨的過程來贖罪?!?/p>
以SM中的鞭打為例,S為什么要通過打對方來獲得滿足呢?性行為本身是一個插入和被插入,施虐與受虐的關系形式。S要去鞭打另外一個人的時候,實質把這類刺激放大了。
假設人能忍受的刺激為0-10度,普通人只需要5度的刺激,S需要8度或者更多的刺激。這提示出他在感知層面的感受閾限不同,也顯示了他對常態情感的虧損。
曾經給到他這類情感回應的對象,帶來的刺激是強烈且巨大的,所以普通的刺激并不能讓他感受到滿足,曾經的某些經驗教會他采用施虐行為去獲得這類滿足。
在施虐與受虐關系中,S與M更為融合且互為一體。S的滿足通過M的反應帶來,M的滿足亦是如此。對疼痛和強烈刺激的追求,背后是更加傾向于原始驅力的滿足,提示我們他們的人格結構存在內在沖突。
也正是這個沖突在借用施虐受虐來維持主體內部的平衡。
受虐者在正常的情愛關系中幾乎達不到愛的精神層面,因為他們被鎖在了一個沒有精神愉悅和情感流動的僵硬軀殼中。
他們的受虐癖背后,所渴望的是接觸到自己感性的存在,真正的快感來自于那層堅冰被砸破之后,情感的流溢。
因此,施受虐者要去改變自己,需要學會新的人際相處模式,把這種倒錯糾正過來。
還記得前面提到的例子嗎?一些人可以很隨意的和別人發生性關系,但是卻不能和別人坐在一起好好吃飯,因為在一起吃飯會引起他們的羞愧感,這種真實的人際關系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亮度太高的灼燒。
在SM中,他們建立的是一種倒錯扭曲的人際關系。他們好像在做著男女間最親密的事,他們又借助SM給彼此戴上了面具,互相看不到真實的對方。
通過和咨詢師的長期工作,如果他們能開始接受正常的人際關系,他們也就能擺脫強迫性的施受虐。那時,SM或許能成為一種情趣,而不是泥潭。
聲明: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,我們不做任何商業用途,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,聯系方式請點擊【侵權刪稿】。
求助問答
最新測試
480045 人想測
立即測試
166076 人想測
立即測試
186502 人想測
立即測試
167509 人想測
立即測試
169754 人想測
立即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