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若沒有安全感,就像無本之木,很難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關系,也很難用心的去生活,他們總覺得必須要做點什么或讓心處在焦慮狀態之中,才能應對未知的變化,生活中某些細節能體現出安全感缺失,比如說出門前會檢查門窗是否鎖好,出門穿衣服沒有口袋,手無處安放,總是會在家囤放很多食物與日用品,我們該如何克服不安全感?
如果存在上述表現,首先要試著承認一個事實:人生本來就不安全。世界上,沒有什么是必須屬于誰的,財富、地位、權勢和情感無一例外。唯一屬于我們的是內心的感知和經驗,也就是說,安全感別人給不了,必須靠自己。居里夫人曾說過:生活中沒什么可怕的事情,只有需要被理解的事情。當你理解并接受不安全,甚至學會和它相處之后,建立起來的安全感才更可靠。
其次,缺乏安全感本身不是壞事。古人云:生于憂患,死于安樂。強者會將不安全感作為一種動力,他們覺得自己是富足的,一切都是自己的,萬一不是也無所謂,對得到適可而止,對失去心無畏懼。
最后,建立合理的自我評價體系。有些人認為自己學歷低、能力差,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自然缺乏安全感。如果能合理地評價自己,相信自己的能力會逐漸增強,那么內心的不安和疑慮也會慢慢消失。
沒有人能預知未來,所以想實現一個目標時,往往會反反復復地想著“一定能行”或“不,不行”,這種樂觀和悲觀的念頭相互交替著出現。尤其在自信不足的時候,悲觀的“出現率”會增大,這也是你心中不安的主要因素,同時它還會在行動上帶來阻礙,使你對未來產生猶豫。要消除這種不安的感覺,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他們的方案。
具體做法就是,在一張大的白紙上劃一條豎線,分成左右兩欄,左邊寫上樂觀,右邊寫上悲觀,然后把它貼在書房的墻上。每天下班之后,面對這張表,把心中樂觀和悲觀的感覺如實地寫在表的左右兩邊。全部寫完以后,把悲觀的部分用黑筆一個個地劃掉,同時把悲觀的感覺從心里趕出去,然后看著樂觀的部分,出聲念一次,這樣心中就會和這張表一樣,充滿樂觀的感覺。
這個方法最大的效果在于:心中感到不安,是因為樂觀和悲觀的感覺常常會不斷地交替出現,若能明確地將它們劃分出來,你心里就有了譜,有時雖然會發現悲觀的因素占多數,但是這也無妨,只要你有勇氣把它劃掉,你就能夠戰勝它,同時還能增加你的自信。只要了解這個道理,當然也不必非把它寫在紙上不可,在腦中、在心里都可以進行。
聲明: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,我們不做任何商業用途,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,聯系方式請點擊【侵權刪稿】。
求助問答
最新測試
879464 人想測
立即測試
417435 人想測
立即測試
489639 人想測
立即測試
713507 人想測
立即測試
469358 人想測
立即測試